優活編輯精選》人生下半場,你想過怎樣的生活?中年「5大樂活提案」
人生何時開始稱為下半場?
人生有不同階段,幼年、青少年、中壯年、老年⋯⋯,而你的人生,目前處在哪一階段了呢?2025年開始,台灣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達到20%,代表每5人就有1人是老年人。在人口結構高齡化的趨勢下,養生村的需求量早已大增,該如何養老、規劃退休生活,正是人生下半場該思考的課題。
人生從何時開始,才可以稱之為「下半場」呢?若按照壽命100年計算,50歲以後可以作為一個分水嶺,但世俗年齡只是一個模糊的分界,真正的下半場必須由自己來定義。《中年好秋》一書中分享「中年10大體悟」,了解真正想要什麼,就能走得更長遠。
人生下半場的人際關係
人生下半場該找伴嗎?事實上,當我們走過人生的第二階段,愛情也有了全新的意義,它不再只是一時的心動,而是更深層的聯繫。《覺醒中年》一書中提出成熟關係「4大觀點」,如果想要擁有成熟的關係,我們必須先讓自己成長。
- 我們不願了解自己的部分,往往會投射到愛人身上。
- 我們將童年意圖、幼稚渴望、成長負擔投射到對方的傾向。
- 這些投射會漸漸消退,而關係也會惡化為權力鬥爭。
- 我們能為自己和對方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為自己承擔更多的責任。
人生下半場要倚靠家人,還是依賴朋友?當人生邁入中老年後,職場成就已不那麼重要,生活重心逐漸回歸家庭。但是,傳統思維也越來越受到挑戰,例如:兒女不一定要撫養父母、朋友沒有義務照顧你,到底朋友和家人哪個比較重要呢?
《變老不可怕,只要你做好準備》一書指出,我們總認為有血緣關係的就是家人,沒有血緣關係的就是朋友,不過用這種方式歸類人與人的關係並沒有幫助,重要的反而是「扮演的角色」,擁有家人與朋友的社交支持,對於我們來說很必要,兩者沒必要去比較。
雖說朋友跟家人一樣重要,但是中年以後友情也該斷捨離。好的朋友可以互相成長,壞的朋友只會拖累人生,建議可以透過「清除好友」離留下你真正的好朋友,把時間留給真正對你好的人,以下5種人則越早放生越好:
- 喜歡抱怨的人。
- 喜歡突顯自己優於別人的人。
- 喜歡八卦、論人長短的人。
-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 小氣的人。
人生下半場的自我探索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幾乎是每個人一生都在探尋的問題。人生是一段不斷轉換的過程,隨著年齡、角色以及社會情境轉換等,形成獨一無二的生活樣貌,趁人生下半場還擁有時間、財富與能力,適合來一趟自我探索旅行。
《中年好秋》一書提及,人生或許就像一場長達11天的公路車旅行,「到底有什麼東西是需要,什麼物品是想要?在這個年紀裡,大約就是過了平均壽命的三分之二,繼續爭奪那些不一定用得到的物質,到底又多少意義?」藉由自我探索旅行幫助思考,「到底有什麼東西是需要,什麼物品是想要?」
或許,最後我們都會發現「少即是多」就是人生哲學。呂秋遠在〈中年旅行要帶多少行李?〉一文中感嘆,那些在旅途中曾經執著的、在意的,例如經常掉在路邊的耳機、一路保護的拖鞋⋯⋯很可能會在某些時刻,才發現最終不知遺落在何處,「因為該走的,其實怎麼挽留也沒用,時間到了,就是會消失,而且找不出原因。」
對你來說,人生下半場該如何定義呢?無論如何,了解自己想要什麼就能走得更遠,若身邊有朋友與家人的陪伴會更好。若還在探究答案的路上,不妨也試著來一趟自我探索之旅,透過長途旅程發現自己的盲點,邁向更快樂的人生。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 記者:優活健康網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