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腦最前線 腦中風的外科治療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神經外科部腦血管外科 陳春忠主任
腦中風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3位,而其外科治療已從以往的救命轉向不僅救命還要增進預後,同時走向預防中風的境界。隨著微創內視鏡的進步,造福了無數腦中風病人。
腦中風可分為出血性腦中風與缺血性腦中風,外科治療方法包括針對出血性腦中風的血塊移除、顱內動脈瘤的夾除、動靜脈畸形的處理,以及針對缺血性腦中風的大範圍腦梗塞顱骨減壓手術、預防再次中風的顱外顱內繞道手術。這5大類手術介紹如下:
●出血性腦中風的血塊移除手術
出血性腦中風好發於高血壓病人,雖僅占腦中風的20%,但病人在發作後1個月的死亡率可高達40-50%,且易導致失能。後果所以如此嚴重,主因是出血造成的血塊不僅會壓迫腦部,還會產生水腫效應,症狀來得又快又猛,必須藉由開顱術來移除腦血塊。
雖然及早移除腦血塊可挽救生命,但長期而言,患者仍會留下輕重不等的後遺症,包括失語、手腳無力等,所以已有人主張不以開顱術清除腦血塊。近來微創手術進步,臨床上常使用內視鏡手術來清除腦血塊,除了挽救病人生命,更可改善預後。總之,面對腦出血的病人,究竟應採用開顱或微創手術,醫師會視何者能改善長期預後來決定。
●顱內動脈瘤手術
顱內動脈瘤並非什麼惡性腫瘤,而是顱內血管壁膨出一團囊狀氣球般的血管畸形,一旦破裂會造成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輕則殘障,重則當場死亡,所以有人稱其為腦部未爆彈。動脈瘤夾除手術是使用金屬夾子將其夾除,如同拆解未爆彈一樣,必須非常小心,醫師也要受過專業訓練。雖然現在治療顱內動脈瘤已有所謂的栓塞療法,但很多不適合栓塞的病人仍然還是需要開顱來夾除動脈瘤。
●顱內動靜脈畸形手術
顱內動靜脈畸形顧名思義就是腦部有著兩團毛線球狀的不正常血管,好發於小朋友,一旦破裂會造成腦出血。這種腦出血有別於高血壓性的腦出血,好發於腦葉,且好發於年輕人,可說是年輕型腦出血的常見病因。針對顱內動靜脈畸形的治療,要依據其大小位置與深度來決定採用開顱、栓塞式伽傌刀照射等不同療法,而開顱術移除動靜脈畸形仍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步驟。
●大範圍腦梗塞減壓手術
缺血性腦中風若中風範圍太大(如:大動脈阻塞),此類病人常會因中風腦組織壞死水腫,壓迫到腦幹而造成死亡。據統計,此類病人若採內科療法,死亡率高達70-80%,此時外科介入將顱骨暫時移除以解除腦壓迫,可將死亡率降低至20%。雖然此類病人可經由手術來救命,但因中風範圍太大,仍會遺留偏癱重殘後遺症,所以醫師在手術前需與家屬確實溝通,讓家屬對其後遺症有充分的認知。
●顱外顱內繞道手術
顱外顱內繞道手術是將顱外動脈引入顱內來增加腦血流,藉以降低病人再中風的機率。基本上這是預防腦中風的手術,主要是為曾經中風的顱內外大動脈(內頸動脈、中大腦動脈)狹窄或阻塞的病人施行,藉此增加腦血流,可將病人兩年內再次中風的機率從15-20%降低至5%以內。唯此手術需事先篩選病人且手術本身有一定難度,需小心為之。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56期
- 記者:中亞健康網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