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者憂鬱症多以身體症狀表現!易怒、食慾不振都中 醫教3招幫助走過情緒低潮


年長者憂鬱症多以身體症狀表現!易怒、食慾不振都中 醫教3招幫助走過情緒低潮

據衛福部統計,65 歲以上族群的自殺死亡率為各年齡層之最,主要原因有「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慢性化疾病問題」等,然而,憂鬱症患者的就診率普遍偏低。

健康識能較高 罹患憂鬱風險較低

隨著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變遷可能導致老年憂鬱症病例增加。而2023 年發表於《台灣家庭醫學雜誌》的研究顯示,健康識能較高的中老年民眾罹患憂鬱風險較低。

董氏基金會董事長張博雅表示,基金會從 2016 年開始推動老年憂鬱防治計畫,期幫助民眾建立老年憂鬱症的正確認知,從認識進而能夠覺察,並及時求助專業協助。今年也首次製拍老年憂鬱防治微電影《一起跳舞》,希望喚起年輕朋友多關心與陪伴長輩。

傾聽產生巨大力量 同時找回親密的親子關係

片中飾演陪伴者角色的夏于喬分享,陪伴情緒低落的長輩,最需要的就是傾聽。她認為陪伴者都可能有不耐煩的時候,現實生活中她與媽媽也曾有相似的對話,當時媽媽在情緒低時說著喪氣話,她試著迎合媽媽、順著她的話回應,媽媽的負面情緒反而減少了;她認為每位長輩個性不同,應用不同的方式相處,自己也在學習更好的溝通方式,建議先了解長輩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然後耐心傾聽,找方法解決,不勉強或逼迫,硬碰硬會讓兩人的情緒變得更糟,不妨等到長輩心情比較好時,以較自然的方式引導。

老年憂鬱症以身體症狀居多 三步驟陪伴走過憂鬱低潮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說明,老年憂鬱症的發生原因可能包括睡眠問題、喪偶、人際關係疏離、孤獨、缺乏運動等。患者通常不會抱怨情緒問題,反而表現出較多的身體疼痛、悲觀、慮病、自殺意念等症狀,如果觀察到家中長輩個性上有改變,沉默不語、躁動、易怒、食慾不振、認知功能退化、記憶力變差等憂鬱症早期症狀,建議透過三個方式幫助長輩。

一、求助專業:鼓勵長輩就醫,可先使用華文心理健康網或 APP 上的憂鬱量表檢測,根據分數與建議採取下一步行動,安排門診並陪伴就醫。

二、 認識疾病:透過書籍、文章增加對疾病的正確知識,理解患者可能有的行為反應,例如憂鬱發作時會有認知功能退化、反應變慢、力不從心等,陪伴者需耐心陪伴,避免用激將法。

三、重拾興趣:陪對方做他以前喜歡做的活動,例如影片中的女兒做菜、跳舞。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長輩怕吃藥傷身,又跑遍醫院拿藥?看到醫生病就好一半? 「真實原因」曝
·久病床前無孝子? 家庭照顧者沉痛的告白:不是不愛他,只是照顧他真的很累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