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不夠用!政府擬推「第二層健保」?病團籲:應設政院層級小組推動
「在精準醫療技術不斷進步下,越來越多手術在門診就能完成,住院的情況越來越少,保險費率制度卻跟不上醫療科技發展。」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表示,目前保險的成本效益仍建立在以住院日額精算為基礎,恐怕無法符合未來分擔醫療風險的責任,民眾也可能會因無法申請理賠而耗費住院資源。
醫療支出高、保費萎縮雪上加霜
為什麼商業保險共擔風險很重要?癌症希望基金會倡議發展部組長李芸婷說明,隨著台灣邁向超高齡化社會及少子化趨勢,可以預見未來醫療費用支出會越來越高,但保費會越來越萎縮,這是無法避免的。醫療科技進步使保障破碎化,民眾想要買齊保障缺口,保費必須不斷往上疊加,難以在預算上取得平衡。
「為分散醫療保單風險,台灣民眾花大錢買儲蓄險、投資險、壽險,根據壽險公會統計,平均每位民眾有3.16張健康險保單,甚至買了那麼多張保單,保額還是不夠。」李芸婷指出,商業保險也面臨結構性問題。
癌症希望基金會調查發現,7成民眾在生病時仰賴商保,但其中近半數認為不足以補足自費缺口,實支實付也不一定比較划算,若門診手術、沒有住院事實,可能無法申請理賠,尤以重症醫療、癌症病患居多。民眾應思考的是,所付的保險費和理賠金是否符合自身需求?是否真正需要購買此類型的保單?
健保給付有限擬設第二層健保
健保署於2023年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全民健保協同商保的可行性」探討,今年11月時提出「第二層健保政策險」可行方案,希望透過公私協力,降低佔據保費14~36%的行政管理成本,使商保能有效理賠健保未能給付的範疇,提供民眾更周全的醫療保障。
癌症希望基金會倡議發展部主任蔡士敏表示,第二層健保是一種政策險,民眾可在初期選擇是否付費參加,其定位介於商保、健保之間,讓已經罹患癌症、慢性病等通常會被商保拒保的對象,在前3~5年也能投保。
國衛院提出可成立「共保組織」,由專家委員每年決定費率是否調整,提供民眾「買得起、看得懂、有保障」等特性的保單工具。蔡士敏解釋,未來民眾若想要納保,可能採取健保費先代收保費的方式,理賠時直接給付藥物及醫療服務,並非像商業醫療保險由民眾先行支付費用,再給付金額給民眾。
國衛院雖已提出建言,但目前民間保險業者對此政策接受度低,初期恐會以公股壽險公司為主,由政府來承擔病體的理賠財務風險,以初期投保人數最大化為目標。蔡士敏說,由商保公司擔任保險人,採非營利模式,費率設計以讓壽險公司無盈無虧為主,保費存在公共基金中,可使理賠達到風險共攤效益。
蔡士敏呼籲,行政院以上層級單位應盡快籌組推動小組,制定明確理賠條件、對象及執行細節,並定期提出規畫進度與時程,提供民眾額外強化的醫療保障。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 記者:病體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