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中止症儘早就醫 醫:有效降低長期健康風險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睡眠呼吸中止症儘早就醫 醫:有效降低長期健康風險
內科部洪振瀛主任(左)胸腔內科邱華彥主任(中)呼吸治療師林靜修(右)於疫情期間受贈

陳先生是園區一名工程師,在職場需輪班。經常感到疲憊,甚至在駕駛時打瞌睡。而在夜晚,不僅會大聲打鼾,有時還會突然停止呼吸,經過妻子數月的勸告,終於說服接受前往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就醫。

邱華彥主任測量陳先生的身高和體重,隨後檢查他的喉嚨,發現喉部的軟組織較為肥大,安排進一步的睡眠檢查。經過睡眠實驗室的安排後,結果證實陳先生患有重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儘早就醫 醫:有效降低長期健康風險

睡眠中心儀器配戴示意圖

目前對於此病症的標準治療方法,需夜間佩戴呼吸器。然而,過去的統計顯示,不是每位患者都能適應這種治療。因此,邱華彥主任隨即安排了第二次睡眠檢查,並提供了免費的呼吸器試用。幸運的是,陳先生在試用後感覺良好,隔天的精神也明顯改善。邱華彥主任接著解釋,目前呼吸器的使用並未獲得健保給付,只有身心障礙患者可以申請醫療輔具補助。不過,在台灣有多家廠商提供購買或租賃選擇,且可根據需要調整設備。

邱華彥主任提醒陳先生注意飲食控制及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預防。若能改善體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嚴重程度也可能隨之降低。經過幾次回診後,陳先生不僅開始佩戴呼吸器,也積極參加減重療程,發現自己的睡眠品質有了顯著改善,不僅精神煥發,人也變得更加自信和帥氣,一切都感受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胸腔內科邱華彥主任表示,如果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有上述症狀,特別是伴隨著明顯的白天嗜睡或情緒波動,應儘早就醫。醫師會進行詳細問診並可能要求進行睡眠檢測,以確定是否存在OSA或其他睡眠障礙。了解自己的睡眠狀況並及早介入,可以有效降低長期健康風險,如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透過這些簡單的自我篩檢方法和專業建議,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睡眠健康,提升生活品質。

更多新聞推薦

「486先生給大S的祝福並無不妥」 翁達瑞逆風嗆:「這些藝人」投胎當中國人不是祝福,而是詛咒?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