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完東西「嘴巴狂噴臭氣」 少見!竟是食道憩室卡滿食物殘渣


一吃完東西「嘴巴狂噴臭氣」 少見!竟是食道憩室卡滿食物殘渣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吃完東西,口腔就冒出明顯異味,怎麼了?61歲的許女士,兩年來一直有類似困擾,就算勤刷牙、更換牙膏以及漱口水都沒有改善,嚴重影響社交生活,沒想到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食道中段有一個3.5公分大的憩室,食物殘渣全掉入、卡住,細菌分解發酵而產生異味,接受手術將膨出的憩室切除,總算恢復口氣清新。


收治病人的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謝旻孝表示,許女士一開始接受胃鏡檢查,就發現食道異常,透過進一步食道攝影及電腦斷層檢查,才揪出禍首是憩室。


謝旻孝說,食道是一條細長的管狀構造,主用功能是將口腔咀嚼後的食物分段輸送至胃部,其管壁結構由內而外可區分為黏膜層、黏膜下層、肌肉層及纖維性外膜層。而食道憩室的形成主要是因為食道壁肌肉在吞嚥時受到食物外推的壓力,形成一個突出的空腔。


食道憩室按照發生位置的不同,可分為上段、中段及下段食道憩室,會出現吞嚥困難、嗆咳、胸痛、口腔異味等症狀,若遲遲未處理,可能反覆發炎或因嗆咳造成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


謝旻孝指出,食道憩室發生率低,且沒有特別的好發族群,根據國外文獻統計,約十萬人中有2至3人可能會出現。若醫師評估憩室較小,即可採取整形手術,將憩室推回食道後縫合,在不傷害黏膜層的基礎上,補強食道壁結構,使其不容易再復發;但若是憩室太大,則須透過手術切除。


謝旻孝以中、下段食道憩室為例,傳統治療方式需要執行開胸手術,在側胸壁劃出約15公分的傷口,撐開肋骨後進入肋膜腔將憩室切除,不過,現今胸腔鏡手術可在肋間透過約2至3公分大的孔洞抵達病灶,並在胸腔鏡及胃鏡的輔助下完成憩室的定位及切除,不僅傷口小、疼痛度較低,復發率趨近於零,但十分考驗醫師經驗,切除過多可能使食道狹窄,切除過少則可能讓憩室再生。


謝旻孝提醒,民眾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細嚼慢嚥、適量飲食,以免食道粘膜、肌肉因吞嚥時的壓力長期不平均而形成憩室。此外,如果發現有吞嚥困難、胸悶胸痛或口腔有明顯異味且無法去除等情形,建議前往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



一吃完東西「嘴巴狂噴臭氣」 少見!竟是食道憩室卡滿食物殘渣
▲食道攝影檢查顯示,婦人食道中段有一個3.5公分大的憩室。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健保總額協商9月登場 挨轟怠惰不交議案?衛福部:法定時程還早


入眼恐刺痛、紅眼 快檢查!食藥署公告愛爾康二款隱形眼鏡回收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