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碰冰水會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可能性低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藝人趙又廷日前在綜藝節目中透露自己因在冬天時用冰水洗衣而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引發民眾熱議。到底過度接觸冰水是否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關?新竹馬偕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文彬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特定的免疫系統疾病,不會因為外部環境因素而直接引發。他推估,可能已有關節磨損或發炎症狀一段時間,只是遇冷後更加刺激疼痛感,因此才有「冰水導致疾病」的錯覺,不過是否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還需經過詳細的診斷才能確定,呼籲民眾不必太驚慌。



關節痛≠類風濕性關節炎 血液指數助診斷



蔡文彬醫師提到,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被民眾誤稱為「風濕性關節炎」,但兩者其實為不同病症。他解釋,傳統上的風濕性關節炎指的是因風濕熱所引起的關節發炎;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類」字是類似的意思,雖然關節的症狀雷同,但疾病成因、診斷方式都大不同。蔡文彬醫師解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伴隨長期、慢性的關節發炎,時間一久可能造成不可逆的關節變形及其他併發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常見症狀有多處關節發炎、對稱性關節發炎、晨間關節僵硬等等,尤其是小關節(手指、手腕、腳趾、腳踝等)出現症狀的機率又更高。蔡文彬醫師提醒,患者若有相關症狀長達六週以上,建議就醫尋求進一步的檢查,除了臨床症狀的評估,血液檢測更是診斷的利器。他表示,抽血能檢測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抗體(anti-CCP),以及發炎指數,如紅血球沉降速率(ESR)和C反應性蛋白(CRP)等,如果關節發炎合併有血液指標異常,就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關節痛被誤認在「偷懶」 患者壓力大長期失眠



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尚無治癒的選項,治療方針以避免惡化、維持正常生活機能為主。治療方式有消炎止痛藥、類固醇、免疫調節藥物、生物製劑等,若錯過治療先機導致關節已出現嚴重變形,欲恢復關節功能恐只剩開刀的選項。

蔡文彬醫師分享,之前一位40多歲的婦女長年有多處關節疼痛的困擾,時常痛到無法入睡,也影響到上班、做家事等日常生活。也因為多次求診骨科、復健科,甚至民俗療法如撥筋、指壓等都找不出原因,只能靠止痛藥和安眠藥來緩解症狀。後來到了免疫風濕科診間才確診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在積極藥物治療合併生物製劑的幫助下,疼痛感逐漸獲得控制,睡眠也有改善。



蔡文彬醫師提到,像這樣長期疼痛找不出原因的患者還有很多,除了生理不適之外,心理也承受很大的壓力。前面提到的案例就是病況不受家人諒解,以為手痛只是不做家事的藉口。所幸後來找出原因,並且在生物製劑的治療下,類固醇、安眠藥等用藥上就減少許多。



骨質疏鬆是隱形殺手!吸菸族群當心共病加速找上門



蔡文彬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全身慢性發炎的免疫疾病,因此也要小心發炎引起的併發症。患者在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風險較常人來得高;間質性肺炎、乾燥症、骨質疏鬆也是常見共病。尤其骨質疏鬆更被蔡文彬醫師喻為是「隱形殺手」,一旦發炎侵蝕到骨頭,就會讓骨頭更加脆弱,這時若不慎跌倒、骨折,恐更難以復原。



因此,蔡文彬醫師建議,除了持續控制好發炎之外,也需要保持均衡飲食、補充鈣質、維生素D,或是在醫師建議下服用一些抗骨鬆的藥物,都是預防的方式。



另外,蔡文彬醫師也提醒,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好發以40至50歲的女性為主,但男性及各年齡層女性也有其案例。另外,吸菸可能增加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除了會使症狀惡化,並降低對治療的反應,因此病患戒菸更是必要。



避高糖高澱粉護心血管 現代生物製劑治療效果顯著



蔡文彬醫師指出,現代醫學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已容易許多,生物製劑的改良讓患者有了新選擇。不過,建議患者在日常飲食中也應避免攝取過多高糖和高澱粉食物,以免增加心血管的負擔。同時,也可多攝取深海魚油,其中的EPA與DHA有助於改善心血管健康和減輕乾燥症狀。蔡文彬醫師呼籲,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再搭配治療,更能讓病情穩定,甚至不再需要長期服藥。因此,早期診斷和積極治療對於改善病情預後至關重要。


【延伸閱讀】

體育老師喪失運球能力 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惹禍

園藝大叔莫名手痛 類風濕性關節炎惹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277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