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中毒案」5人遭起訴! 檢方認2關鍵釀6死
[周刊王CTWANT] 2024年3月爆發寶林茶室「邦克列酸」中毒案,此案造成6人中毒致器官衰竭死亡,台北地檢署今(21日)偵查終結,針對寶林茶室負責人黎仿軒等5人,依過失致死等罪起訴,檢方調查發現,店內拆封後沒用完的粿條,竟然沒冷藏,而代班廚師使用超過63小時沒冰的粿條,製作餐點,導致一連串的食物中毒。
北檢認因粿條食材沒有冷藏保存,且重複使用塑膠袋當作手套,加上案發食環境悶熱潮濕,這才會產生致命的邦克列酸,依違反食安法、過失致死、過失傷害罪起訴負責人黎仿軒、店長王順德、廚師周日豪、代班廚師胡清富、阮姓實習生共5人。
北檢調查發現,去年3月16日開始,已拆封未用盡粿條,被放置在置物籃內,並未冷藏保存,一直到3月19日胡姓代班廚師,使用超過63小時,未冷藏冰存粿條製作餐點,加上下班前用水柱沖洗地板,閉館時關閉空調,產生邦克列酸毒素有利環境,外加食材交叉污染,導致33人中毒,其中6人因此死亡。
寶林茶室負責人黎仿軒,因為未建立食材管理、善盡教育訓練,遭求處4年徒刑,而王姓店長坦承過失犯行,檢察官求處適當之刑,至於周姓主廚,未注意食材保存,將已拆封粿條,放置常溫未冰,且未落實交接,引發一連串食材污染的源頭,檢察官請求從重量刑,而胡姓代班廚師,未注意食材保存,防止交叉污染,沒有落實食材先進先出原則,遭求處4年2個月有期徒刑。
檢方認為,造成中毒死亡的2大主因是「該分店粿仔食材未低溫保藏」、「重覆使用同一手套抓取新拆封粿仔條」。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邦克列酸最早在印尼發現,當地一種名為Tempe bongkrek的傳統椰子發酵餅引發中毒,進而得知這種毒素。出現在米製品居多,像是粿條、腸粉、河粉、年糕、糯米、湯圓等,還有久泡的木耳、銀耳等,食物在發酵過程受到椰毒假單胞菌汙染變質,細菌進而產生邦克列酸,通在溫度22至33度、PH值中性的環境中最易繁殖。
顏宗海說,這是台灣首次發生邦克列酸中毒,以印尼為例,政府為防範邦克列酸中毒,呼籲民眾不要自行發酵食物,以免增加中毒風險。至於外食該如何預防中毒,則相當困難,但至少學到寶貴一課,就是高溫烹調後不一定就安全。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