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胖小孩占3成,做好這1件事,可提前預防糖尿病發生


台灣胖小孩占3成,做好這1件事,可提前預防糖尿病發生

從「亞洲國家胖小孩排行」,我國12歲以下肥胖及過重的兒童已高達31.3%,目前居亞洲之冠,就可以看得出來。國泰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黃莉棋解釋,還有一種孩子外表雖然並不肥胖,但事實上他的體脂肪或是內臟脂肪比例卻偏高,這也是隱形的肥胖問題。以下是避免罹患糖尿病的3個對策。

對策1. 治療之餘,控制飲食+運動可望停藥

小小年紀就罹患糖尿病,長大恐怕會大大增加併發症的發生機率,包括大家想得到的失明、截肢、心血管疾病等等,那麼這些兒童一旦確診了糖尿病,是不是就代表得一輩子吃藥控制沒救了?或是只要好好接受治療,並且改善不當的生活習慣就仍有治癒的機率?

對此黃莉棋表示,那得先看罹患的是哪一型的糖尿病。如果是第一型的糖尿病,由於是免疫系統的變異,一旦發病,患者只能一輩子面對它、接受它、治療它,試著與它和平相處,不過這類的患者並不多,大約只占糖尿病患者的5%以內。至於占了八、九成以上的第二型糖尿病,黃莉棋強調,如果能夠及早發現並且及早接受治療,年輕患者未來還是很有機會可以停藥的,不過若是患者本身有遺傳體質,中年之後仍然是有可能再度發病的。

黃莉棋也分享了一個門診中的成功案例,一位20多歲的年輕男性,因為酮酸中毒送醫才確診了第二型糖尿病,當時的體重幾乎破百,後來乖乖接受治療並開始飲食控制,同時進行運動習慣養成,週末會打球跑步之外,平日也會運動一到三天,他不但成功減重了10公斤,治療也有很大的進展,從一開始前幾個月必須靠打胰島素來改善疾病,到半年後數值恢復正常值已經可以停藥,而且十年來每年接受例行檢查,血糖也一直維持在正常範圍。

小標:對策2. 避免陷入1.5型治療誤區,可自費檢查

不過當然也是有失敗的案例,像黃莉棋門診中曾有一名30多歲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男性,成家立業後因為工作家庭兩頭燒,飲食和運動都沒有好好安排,結果沒能維持停藥的成果又復發了,回歸吃藥控制的行列。

黃莉棋表示,糖尿病在分類上其實還有所謂的「1.5型糖尿病」,又稱為「潛伏型成人自體免疫糖尿病(LADA)」,這一型的糖尿病介於第一型和第二型之間,為什麼這麼說呢?嚴格來說,它屬於第一型的糖尿病類型,但由於症狀的表現像第二型糖尿病,因此常常會被誤判成第二型而進行治療,不過當患者發生變異的免疫相關細胞完全失去效用時,患者就會發現目前使用的藥物已經無效,才會改用第一型的治療方式,也就是胰島素的注射。

令人難過的是,如果一開始就能以第一型糖尿病進行治療的話,患者免疫相關細胞的退化將可以延後不少。然而,1.5型糖尿病多好發在50歲以下的青壯年輕族群,因此如果你是確診第二型糖尿病的年輕患者,BMI值又小於25,甚至曾經有個人自體免疫疾病,建議最好自費接受胰島自體抗體的檢查,早早確定自己到底是不是1.5型的糖尿病,才能接受最正確的治療,延後變異免疫細胞的完全崩壞。

對策3. 掌握自身風險指數,注意糖尿病偽前期

雖然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很關鍵,但如果能提前預防糖尿病發生,才是最理想的上上策!黃莉棋表示,青壯年族群如果空腹時的血糖達到100~125mg/dl,其實就達到糖尿病的「偽前期」,就要非常小心注意生活飲食,因為一般血糖正常值是70~99mg/dl,而糖尿病標準則為126mg/dl,一旦介在中間表示已經成為糖尿病候選人,反而如果是65歲以上的熟齡族若出現血糖偏高的情況,很可能是因為老化所造成,較屬於正常的反應。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暑假正式開始,每天吃什麼媽媽別煩惱,營養師推薦10種適合孩子的點心,肉包、鮪魚三明治都上榜
小孩「長高不長胖」怎麼吃? 營養師揭「4大營養關鍵」:課後點心吃花生湯也行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