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中的家族遺傳疾病,不只是戲劇,更是無聲的真相
近來很夯的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劇中角色梁金明在填寫病史時,提到家族中有慢性風濕症的病史,這是一種慢性且會持續進展的發炎性關節疾病,可能影響全身關節,最終導致關節變形及功能喪失。
在台灣,已故的知名作家劉俠,是最知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她在12歲幼年時期,國小即將畢業那年,突然左手臂痠痛,接著左腳也開始腫痛;經醫師診斷,竟是罹患了罕見的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
全台有20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且發炎進行性關節破壞的自體免疫疾病。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國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盛行率約為0.1至0.2%,估計國內至少有10~20萬多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
振興醫院一般內科暨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陽明大學內科臨床教授、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創辦人林孝義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在任何年紀皆有可能罹患,主要好發於20~45歲中年人,女性與男性的比例,約是3:1;臨床上,中年婦女比較容易發病。
早期症狀易忽略,延誤治療恐失能
一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熊媽媽,就是在50多歲的年紀確診,當時她莫名感覺晨僵、全身關節腫痛,原以為是筋骨損傷,先去看了骨科,又去中醫針灸、吃中藥;不但無法改善症狀,關節腫脹、疼痛卻更加厲害,甚至關節越來越僵硬,最後連掃地、挑菜、煮飯等日常家事,都無法做了。
熊媽媽確診後,選擇放棄正規治療,轉而尋求偏方,她自行購買黑藥丸服用,雖然能夠緩解關節的疼痛不適,但無法控制病情;沒想到,黑藥丸含有大量類固醇,長期使用下,不知不覺間出現胃出血、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以及骨質疏鬆症的後遺症。
由於熊媽媽延誤治療黃金時間,自體免疫系統持續破壞骨頭,造成全身上下大小關節嚴重變形後,才再回到診間接受正確治療;經過藥物控制後,熊媽媽已是罹病25年的資深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
林孝義指出,臨床上,不少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關節腫脹、疼痛的發病初期,通常會先到骨科、復健科或中醫就診,一般人很難聯想到,其實是自體免疫疾病所造成,因而延誤治療時機。
自體免疫系統錯亂,攻擊全身關節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致病原因仍不明,根據研究顯示,可能與基因遺傳、女性荷爾蒙及環境因子有關,都可能誘發疾病。林孝義表示,目前已知是身體內的免疫系統錯亂,產生對抗IgG免疫球蛋白的類風濕性因子RF自體抗體,過多的活化T細胞、B細胞,以及腫瘤壞死因子等發炎性細胞激素,進而破壞身體的正常結構。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侵犯關節滑膜組織,引起慢性滑膜炎,進而產生腫脹、疼痛。正常情況下,關節腔內有一層精緻的滑膜,負責分泌關節滑液以潤滑及保護關節;而滑膜持續發炎,造成關節因發炎細胞的聚集,產生紅、腫、熱、痛的現象。
病情時好時壞,最明顯症狀「晨僵現象」
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常侵犯的部位是四肢小關節,包括:手指、手腕、腳趾及膝關節。林孝義指出,發炎最早從指掌關節開始,有95%的病患好發部位為手部,通常是第二指節或手指與手掌交接處的關節,手指會出現如臘腸般的腫脹,大部分病患會在發病10年內,手指關節出現天鵝頸狀彎曲,也就是俗稱的「天鵝頸」。
林孝義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最明顯的特徵是「晨僵現象」,早上起床時關節僵硬、疼痛最為嚴重,通常會超過1小時以上。
患者病況輕微時,僅會感到局部關節腫脹、疼痛及僵硬情形,且通常是兩側對稱性發作,還會合併全身倦怠、輕微發燒;偶而也會侵犯頸椎及顳顎關節,並合併頭痛,以及胸椎疼痛或是胸悶的情形,症狀時好時壞、反反覆覆。
隨著病程進展,嚴重時則會侵犯整個關節,導致軟骨破壞、骨骼侵蝕,造成全身的關節變形及肌肉攣縮,最終關節功能喪失,日常活動受到限制,甚至失能、造成殘障。不過,近年臨床上,幾乎少見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因關節嚴重變形而造成殘障的情形。
共病多,壽命減少11年
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會侵犯身體其他器官,包括:肌肉、肺、皮膚、血管、神經、眼睛等,可以算是一種全身性的慢性發炎疾病,也是全民健保重大傷病之一。
除了關節疼痛之外,也會伴隨關節以外的症狀,例如:發燒、貧血、疲勞、食慾不振、血管炎、眼乾、口乾、神經肌肉病變、肋膜炎、心肌炎、肺間質性纖維化、皮下結節,以及骨質疏鬆症等;臨床上,約有4分之1至3分之1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會同時合併乾燥症。
林孝義強調,類風濕性關節炎若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不只會造成殘廢,也容易產生肺部、腎臟、心血管等許多併發症,患者的壽命也較短;根據研究報告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的平均壽命,可能因此減少約11年,不可不慎。
(記者 郭岳潭,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復發?善用「1分鐘微笑量表」,醫病有效溝通助治療達標
.這種病常要7-10年才確診,老是關節紅腫熱痛、易疲倦,請盡速就醫檢查
- 記者:常春月刊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