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士可:美應避免重蹈覆轍 防台灣烏克蘭同命運

美國前國防官員包士可今天表示,美國和西方嚇阻俄羅斯失敗,致使烏克蘭在與俄國戰爭中損失慘重,若不希望台灣遭受與烏克蘭相同命運,華府和西方國家政府必須避免重蹈覆轍。

美國前國防部長辦公室中國科科長包士可(Joseph Bosco)今天投書「國會山莊報」(The Hill)表示,俄羅斯、中國和伊朗協同攻擊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北韓成為這個當代「邪惡軸心」成員是遲早的事。

西方很晚才意識到共產主義者、復仇主義者和教權法西斯分子的邪惡陰謀集團對民主價值和安全構成生存威脅。西方國家政府已各自採取合作措施來協調戰略,雖然對俄國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再次侵略所帶來的共同危險反應遲緩,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現在向烏克蘭提供軍事和物資援助的集體規模超越美國。

不過美國在北約中扮演傳統的領導角色,並為其他國家樹立效仿的榜樣,儘管有時是不情願跟進。例如,德國在提供烏克蘭亟需的武器系統方面不時慢半拍。然而,在這兩年俄烏戰爭的關鍵時刻,卻是美國拒絕提供烏克蘭在對抗俄國武器和人員巨大優勢所需的武器系統、戰略願景及道義上等全力支持。

在道義和戰略上發揮必要的領導力,往往落在蒲亭目標名單上的下一個小國身上,例如波蘭、愛沙尼亞和立陶宛。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已回應蒲亭的核子挑戰,他的發言人毫無顧忌地談論,將蒲亭的話視為空洞的威脅,並建議西方支持烏克蘭空襲俄羅斯境內。反觀美國總統拜登依舊擔心局勢升級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猶豫不決,然後屈服於烏克蘭和法國等國家的壓力,但嚴格限制烏克蘭可用美援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的深度。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指出,屈服於蒲亭的脅迫策略本質上是自我挫敗,「核心問題在於,避免升級並不是致勝策略。如果我們真的讓烏克蘭贏得這場戰爭,所有問題都會很容易有答案…太晚決定會造成人命損失和失土」。

包士可寫道,反綏靖原則同樣適用於現今可謂「溫暾戰」(lukewarm war)的印太戰線。拜登政府在前總統川普對中國轉為強勢姿態的基礎上好好著力,同時與川普個人所摒棄的盟友和安全夥伴加深安全關係。可以預見的是,這引發了中國對冷戰「遏制」和「包圍」的強烈抗議,並警告世界將進一步走向重大衝突甚至核戰。

如果不想台灣遭受與烏克蘭同樣的命運,華府和西方國家政府必須避免重複在烏克蘭所犯下的錯誤。

第一個也是最主要的錯誤是擔憂以明確目的、決心和堅定的軍事行動因應赤裸裸的侵略,會引發進一步升級且可能讓戰爭擴大。這種恐懼反而對烏克蘭造成更多不必要的死傷、破壞和苦難,甚至招致更多的侵略。

包士可認為,必須讓中國明白,美國與盟邦這次將以強力回應,足以擊敗任何針對台灣的軍事行動,包括封鎖或禁運,而且如果中國攻擊美國機艦或在各地的設施,美方必將有所回應。美國也將履行對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和澳洲的安全承諾。

鑒於冷戰的擴大和熱戰的威脅,拜登需要擺脫對局勢升級有過度且不切實際的恐懼,並讓美國的敵人對於局勢升級也有顧忌。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