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日式踏步、美式托擊特長 國軍刺槍術近一甲子落幕

國防部長顧立雄今天在立法院指出,現行國軍訓練項目有近戰格鬥基本教練,因此例如傳統刺槍突刺這類不具近戰格鬥精神、形式主義過多等項目都會取消;國軍自民國54年起、發展近一甲子的刺槍術落幕,轉為近戰格鬥。

刺槍術存廢引發多年討論,2023年4月陸軍學術雙月刊「勤練刺槍格鬥戰技精神與價值」一文指出,在冷兵器時代,兩軍對陣衝殺,槍、戟、矛等為衝鋒陷陣的利器,即使到了冷兵器與熱兵器交替之際,步槍上刺刀行白刃戰,亦能彰顯刺槍術的實戰性。

文章指出,國軍「新式刺槍術」於民國54年由張鏡宇及郭慎等人聯合研究編撰,主要是擷取日式踏步特長、美式托擊優點,融合中華民國固有槍法刺防的優點編組而成,經歷多年發展,已趨於完備。

軍聞社曾於2007年專訪郭慎指出,郭慎以美式刺槍法和張鏡宇的日式刺槍法,並與中國武術融合而成目前國軍刺槍術;其中,各式突刺法採日式,托擊法則採美式,當兩人近身時,則以擒打摔拿肉搏。

郭慎在專訪中談及刺槍術特點時指出,國軍刺槍術是將槍抱在胸前進行突刺,主要考量是東方人身材較矮小,以身體重心的轉移來發揮刺擊,基本上和美式刺槍術將槍拿在小臂上,以身材和蠻力進行壓迫有所不同。

郭慎還提到,在進行刺擊時,更要求所謂「氣、刀、體」一致,從發聲、踏步、刺出,必須一氣呵成,因此刺槍術是訓練官兵體能、提升士氣最好的方法。

至於練習刺槍術的優點,「勤練刺槍格鬥戰技精神與價值」一文指出,刺槍術戰技展示是國軍重要傳統,一方面展現精實訓練以揚軍威,另一方面則有驗收訓練成果之意。刺槍術戰技展示包括:團體刺槍、衝鋒戰鬥刺槍、對刺技巧、對刺實抗與刺槍擊破等。

不過,面對現代化科技戰場,刺槍術的實用性近年迭遭質疑,多數役男的服役經驗是淪為表演性質。國防部2023年4月曾表示,現已取消過往那種表演性質、大部隊編隊的刺槍方式,一切都是以實戰化為考量,從基本突刺、托擊,進階為雙人對刺的應用刺槍。

國防部長顧立雄今天在立法院指出,現行國軍訓練項目中已有近戰格鬥基本教練,因此凡不符合近戰格鬥概念範圍均取消,所以像是傳統突刺那種不具近戰格鬥精神項目、形式主義過多不符合戰訓本務等項目,都會加以取消。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