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年吞逾10億顆安眠藥!安眠藥劑量愈吃愈高怎辦? 專家提「3點建議」助減藥


國人年吞逾10億顆安眠藥!安眠藥劑量愈吃愈高怎辦? 專家提「3點建議」助減藥

一位上班族長年失眠,三更半夜精神奕奕躺在床上數羊,隔天早上又要6點起床上班,頭腦昏沉好痛苦,服用安眠藥又怕依賴成癮,不知該怎麼辦?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表示,改善失眠首重找出根本原因,此位患者屬於「延後型」睡眠週期,失眠且伴有睡眠週期障礙,以認知行為治療搭配褪黑激素促效劑,導正睡眠週期,經過4到6個禮拜左右的藥物治療之後,順利減掉安眠藥。

5大失眠原因 你是哪一種?

輾轉反側夜難眠,失眠原因與相關共病包括:


1.身心壓力
2.情緒疾病
3.內科疾病
4.日夜週期紊亂
5.非特異性失眠(沒有特定原因)

針對治療失眠,李信謙表示,第一線治療叫做「認知行為治療」,找到對的睡眠時間、找到對的助眠方式,例如放鬆、減少對床的害怕,增加入睡前想睡的區域;再來就是改變對睡眠的認知,有時候患者過度擔心失眠,反而會睡不著。根據國內外研究,認知行為治療的療效跟安眠藥其實是相當的,只是除了需要患者本身努力,也需要透過心理諮商治療輔助,雖然較為耗時,但好處則是療效佳副作用少。

國人年吞逾10億顆安眠藥 使用常見2大問題

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2021年申報健保安眠藥使用突破10.5億顆!醫師指出,傳統安眠藥多半作用在GABA神經元,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抑制神經元,它活動的時候就會把大腦活動抑制下來,因此會影響到認知與記憶。

國人使用安眠藥最大的問題有2個,第1個是不知道失眠的根本原因,光吃安眠藥劑量可能越吃越多;第2個是心態上依賴,很多人擔心自己吃不夠,或者擔心沒有吃會睡不著,長期使用會變得越來越依賴,劑量越吃越高。

李信謙提醒,市面上大多數的安眠藥,短期服用可能會造成第2天精神不濟、步態不穩,甚至開車的時候會出意外;若長期使用過量,恐影響到認知功能與記憶。有研究認為,長期服用安眠藥跟失智有一定程度的關係。

安全減藥3步驟 替代藥物不易上癮

達成安全減藥有3個因素,第1找出失眠的原因,第2處理失眠共病,第3則為減藥做預備,通常從心理或行為的預備開始,調整睡眠週期,練習放鬆,如果上述步驟仍無法順利減藥,建議使用替代藥物,以比較不會上癮的藥物,逐漸取代傳統較容易上癮的安眠藥物,達到減藥效果。

替代藥物要怎麼選呢?李信謙表示,褪黑激素是身體調控生理時鐘非常重要的元素,如果失眠病人已經處理急性失眠問題,安眠藥仍減不下來,可以換一個藥物,幫助在應當睡覺的期間達成睡眠的功效。

常聽到坊間有褪黑激素保健食品,褪黑激素促效劑則是醫師處方藥物,作用在褪黑激素受體,可幫助穩定生理運作,合乎24小時的週期。且藥物比保健食品有更多確定的功效,也有更多的適應症。

醫師最後呼籲,其實睡眠不難,最重要的就是規律作息,「該睡的時候睡,該活動的時候活動」,調整日夜生活作息,都有助於導正睡眠週期。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睡不著「數羊」能幫助入睡?意想不到答案曝 醫激推睡前5招有效治失眠
·失眠睡不著,專家大讚「10種助眠食物」有效! 冬天盛產1酸甜水果上榜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