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壓力大也別搖晃孩子 嬰兒搖晃症候群釀受虐性腦傷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少子化已成國安議題,孩子生的少,個個都是寶,但兒虐事件仍頻傳,衛福部分析近5年134件重大兒虐死傷案件,63件屬受虐性腦傷,其中25%經治療仍不治死亡,75%雖然存活,卻留下不可逆的永久傷害。
多數受虐兒不到1歲! 嬰兒搖晃症候群恐致腦出血、失明甚至死亡
進一步分析受虐兒童年齡分布,高達73%為1歲以下,1至2歲則有19%,2歲以下就占9成,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表示,這些小朋友因照顧者一時情緒失控,遭受暴力對待,造成永久性的嚴重傷害,不少幼童還來不及長大,就離開人世。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加護科主治醫師李恩沛表示,受虐性腦傷即為「嬰兒搖晃症候群」,研究證實,一般居家的搖晃或安撫、飛高高等行為是不太可能會導致受虐性腦傷,除非是蓄意傷害,才可能出現腦出血、眼底出血、頸椎受傷 等嚴重症狀。
李恩沛指出,曾收治1名4個月大的受虐性腦傷個案,生父辯稱,小朋友不小心從床上跌落下來,摔到頭顱,以致出現抽搐至狀。但該女嬰就醫時,硬腦膜下出血、眼底出血,後續甚至成為植物人,加上身上諸多瘀清,最後證實為家長施暴所致。
勿輕忽嬰兒搖晃症候群 受虐性腦傷後果嚴重恐釀永久傷害難以彌補
一般來說,受虐性腦傷常伴隨著瀰漫性軸突損傷、視網膜出血,逾7成出現永久性神經功能障礙,例如,智能障礙、腦性麻痺、癲癇發作、行為問題及學習障礙等,這些都是無法彌補的永久性傷害。
張秀鴛指出,在調查兒少保護事件時,大部分家長、照顧者對於兒童出現受虐性腦傷,第一時間多半否認施暴、虐待,並常以意外跌落當成原因,這藉口在專業醫療檢視下,不攻自破。
李恩沛表示,要掌握幼童是否遭受不當對待,可以觀察「瘀傷」,文獻指出,多達5至6成受虐性腦傷個案伴隨瘀傷,如果醫師、護理師當看到幼童身上出現不正常的瘀傷,就應該高度警覺。
別讓一時情緒毀了孩子一生 育兒遇難題應善用政府資源並學習正向教養
張秀鴛表示,家長在育兒時出現困擾,建議主動尋求資源,至各縣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家庭教育中心」、「親子館」,尋求育兒指導、教養諮詢、喘息服務、社區支持、經濟補助等支持服務。
衛福部也提供線上資源,包括,衛福瞳鈴眼正向教養影片1-10篇、親子教育教材、育兒親職資訊網、用愛教出快樂的孩子-0-6歲正向教養手冊、教育部家庭教育資源網。
# 首圖來源/衛福部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保健食品開封後乾燥劑、棉花該留還是丟? 藥師來解答
▸經常後腳跟痛? 復健科醫師教你7招緩解足底筋膜疼痛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 記者:NOW健康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