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水果割傷手指竟導致「屈指肌腱斷裂」 部桃:復健期至少需12周
日常生活中,雙手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從使用手機、書寫、端茶到料理,每一項動作都仰賴精密的手部協調。但若遇到意外傷害,這些看似平常的動作,可能瞬間變得困難重重。桃園市一名陳先生日前於家中切水果時不慎被水果刀割傷手指,初期自行包紮處理,未就醫。然而數日後發現手指無法彎曲且無力握物,經至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就診後,確診為「屈指肌腱斷裂」,需接受手術及長期職能治療介入。

部桃職能治療科職能治療師黃暐瑄指出,手指的屈曲動作主要依賴深淺層屈指肌肌腱的完整性,一旦肌腱斷裂,將導致手指活動受限甚至無法抓握。「若未及時處理或復健介入延誤,可能導致沾黏、攣縮等後遺症,嚴重影響手部功能與生活品質。」黃暐瑄強調,肌腱手術後的黃金復健期至關重要,復原進程需依個案狀況客製調整。
黃暐瑄並說明一般臨床常見之復健流程。提供民眾參考。術後第1至6周要穿戴副木支架固定,24小時不間斷配戴副木,連沐浴亦不得拆除,以保護修復區;術後第2天起至第4周,開始被動運動,使用健側手輕柔協助患側手指被動彎曲10秒,然後主動伸直碰觸副木,促進滑動,預防沾黏;第5至6周,逐漸進入主動活動階段,開始主動進行握拳與伸直動作,依治療師指導增加靈活度。
黃暐瑄進一步提及,第7至8周,停用副木,進行輕阻力活動,可嘗試拿取輕物,如毛巾、水杯等,進行功能性練習;第9至12周,進階阻力與牽拉訓練,加入抓握練習、彈力球擠壓等功能性訓練,逐步恢復肌力;12周後,恢復日常功能,視恢復狀況逐步回歸如寫字、持筷、拿重物等日常活動。
職能治療是重建功能的不二法門,陳先生談到,「一開始真的很挫折,手指一點力都使不上。但在治療師的耐心帶領下,三個月後我又能正常寫字、拿筷子,真的很感恩。」
黃暐瑄指出,職能治療不僅強調動作訓練,重視生活功能的整體重建,更強調以個案為中心、以活動為基礎的治療模式,配合手部專業副木製作、動作訓練與功能回歸目標制定,有效提升復原成效。
黃暐瑄提醒,手部傷害多發生於一時不慎,日常生活中務必注意,使用刀具時,應穩固食材,避免手指接近刀鋒;工地或廠區作業.應配戴防割手套;運動或搬運重物時.應注意避免手部遭受衝擊或過度扭轉。
部桃強調,「手沒事,生活才有事。」陳先生的案例提醒大家,即便是小傷也不容忽視。雙手是人們接觸世界、創造價值的重要工具,一旦受傷,除了立即就醫,後續的治療更是關鍵一環.切勿輕忽。同時透過職能治療師的專業協助,能有效讓民眾重拾功能、自信與生活品質。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切水果割傷手指竟導致「屈指肌腱斷裂」 部桃:復健期至少需12周
延伸閱讀:
- 記者:諶志明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