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拉肚子?還是腸躁症?醫籲:超過「這時間」宜檢查找原因

腹瀉是拉肚子?還是腸躁症?其實,腹瀉,是人體「防禦機制」的一環,能將體內的有害物排出體外,但同時也可能是疾病所傳遞的警訊。


腹瀉是拉肚子?還是腸躁症?醫籲:超過「這時間」宜檢查找原因

46歲黃小姐擔任科技業主管,飲食作息均衡且正常,也有規律運動習慣,她自述平常就有注意排便狀況,過去6個月幾乎每2-3天才上一次廁所,三個月前開始,由於工作越加繁重,她一天腹瀉多次,或有時突感腹部絞痛不適,卻又解不出來,令她備感焦慮。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超音波室主任楊建華醫師表示,在進行一次完整的全身健康檢查後,顯示黃小姐各項抽血檢測無任何異常,無痛腸胃鏡的檢查也很正常。評估黃小姐罹患腸躁症的可能性頗高,建議她調整生活作息、進行高纖飲食並補充益生菌及腸胃藥,一段時間後,腹瀉及便祕交替的症狀就獲得改善。

腹瀉原因多,頻率、型態都須留意

大腸不只是消化器官,也是人體免疫系統第一道防線。一般來說,排便頻率1天3次或3天1次,型態則為棕色長條狀都可視為正常。當感冒、飲食太過刺激性或吃下不乾淨的飲食如細菌、病毒時,就可能出現急性的腹瀉症狀。

急性腸炎3-5天內頻繁拉肚子,表示身體正在把有害物質排出,腸道的防禦機制正在正常運轉中。但若是嚴重腹瀉到脫水、心跳加快,生命徵候不穩定,就要趕快就醫。

如若排便頻率出現改變,型態出現軟便、水便或顆粒狀,並伴隨腹脹、腹痛,且過去3個月來症狀平均次數,一週超過1次,於排便後症狀緩解,腸躁症的機率就很高了。

大腸激躁症(或簡稱腸躁症)大致可分為腹瀉型、便祕型或混合型,且症狀發作至少6個月以上。造成腸躁症的可能原因眾多,例如情緒壓力、自律神經失調所致,服用抗生素、對特定食物過敏(如乳糖不耐症)、腸道免疫功能失調,皆可能導致腸躁症發生。

腸躁症雖然不會惡化為癌症,也不會提高癌症風險,但腸胃敏感症狀、脹氣和腹瀉症狀卻會影響生活品質,建議可積極地透過飲食與生活型態調整及藥物來進行改善。


腹瀉是拉肚子?還是腸躁症?醫籲:超過「這時間」宜檢查找原因

腸躁症雖然不會惡化為癌症,也不會提高癌症風險,但腸胃敏感症狀、脹氣和腹瀉症狀卻會影響生活品質,建議可積極地透過飲食與生活型態調整及藥物來進行改善。

便祕、腹瀉超過3個月,宜檢查找原因

不過,楊建華醫師特別提醒的是,不少嚴重疾病也會以腹瀉表現,如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等自體免疫疾病、發炎性大腸炎、大腸癌、胰臟癌等,必須先排除其他消化系統重大疾病,才能考慮是大腸激躁症。

若民眾有體重減輕,甚至合併血便,就要建議進一步檢查。建議的檢查有三項:

第一項:糞便檢查,可排除細菌或寄生蟲感染問題,24小時糞便收集,可區分滲透性或分泌性腹瀉。

第二項:則為無痛大腸鏡檢查,可檢查大腸內是否有腫瘤或發炎性腸炎。

第三項:再者也可做224項急、慢性過敏原分析等功能醫學檢查,協助分辨腹瀉是否可能由特定食物過敏原引發,接受減敏治療,改善症狀。

腸躁症是慢性腸胃道功能失調的問題。我們可以透過低腹敏飲食(Low FODMAP diet)改善,少吃易產氣的食物如豆類、乳製品,少吃刺激性飲食如咖啡、濃茶。多補充益生菌,以及規律運動,都能促進腸胃蠕動、增進腸胃健康。

胃腸道是身體重要的消化器官,常透過排便傳遞訊息,如果能讀懂這些身體訊號、及早發現問題並解決,相信必能改善腸胃道擾人的排便問題,邁向健康新生活。



【延伸閱讀】



心情受傷會引起自律神經、內分泌失調?吳文誠中醫師:治療自律神經受傷4大良方



小腿劇痛放著不管,嚴重可能截肢!嚴可倫醫師:腔室症候群5大症狀別輕忽



長期胃食道逆流恐增食道癌風險!簡鈺樺營養師:預防胃食道逆流7要訣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53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